振兴五下乡
“振兴五下乡”由5名19级法学院学生组成,是一支充满热情、勤于思考并严谨踏实的队伍。在法学院龚柳青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实地走访、调研了东莞市凤岗镇的竹尾田村和官井头村并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通过本次的调研实践,队员们对本次课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认识。
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婚姻对于个人与家庭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调研背景
随着乡村文明建设的开展,乡村婚姻陋习改革也已拉开帷幕。为响应2021年6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进一步探究乡村婚姻陋习改革问题,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振兴五下乡队”找到了婚俗改革试验区之一——东莞市作为本次课题的调研对象来开展调研活动.
第一站
8月8日下午一点,团队首先来到东莞市凤岗镇竹尾田村。在这里,队员们一路参观、走访了竹尾田村村委会、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宣传栏以及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室等地,深切感受到了当地对于妇女维权以及婚姻家庭文化方面的重视。据了解,为弘扬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竹尾田村还曾多次聘请专业讲师为村民们开展婚姻专题、法治专题等讲座。同时,他们也积极发挥调解室和妇联在这方面的作用,为村民们提供多种救济方式。
为获得一手资料,更好地了解当地具体、真实情况,队员们还走街串巷,深入群众,随机采访了多位村民。在与村民的采访互动中,队员进一步了解到了当地的婚俗情况以及村民对于婚俗陋习的态度等,从而对乡村婚姻陋习改革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第二站
随后,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官井头村。据宣传办工作人员介绍,村委会为官井头村的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少实际行动。村里打造了中国首个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
而后,队员们联系到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于8月12日进行线上采访。在采访中,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博物馆定期开展的有关婚俗的活动,并表示,无论是雕塑展示还是举办活动,一切形式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婚俗,发扬健康积极的婚俗文化。
8月15日,队员们通过线上采访到了官井头村里研究婚俗方面的老师,从中了解当地的婚俗情况。在邹老师热情的回应中,队员们了解到了官井头村的婚俗来源、婚俗陋习情况的变化及原因、人们对婚俗陋习的态度以及相应的救济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线上问卷
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还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来了解从旁观者到当事人,不同身份主体对于如婚闹事件的婚俗陋习行为中的态度及其会选择的救济措施等情况,并从中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思考相关措施在落实过程中的效果。通过问卷,队员们对本次所调研的问题也有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总结感悟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东莞市竹尾田村和官井头村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的情况。这一方面让我们开拓眼界,增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真正地了解民情、国情;另一方面,此次实践也锻炼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我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同时,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基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政府政策的良好推行以及在各方主体共同努力之下,各地区婚俗恶习的现象越来越少,大部分调查对象已经具备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这不仅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所要努力迈进的方向。在此鼓励之下,所有队员们众志成城,努力去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总结经验,以期能充分发挥当地作为试验区、活样板的作用,以点带面,挖掘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为全面实现婚俗转变积累经验、作出贡献,更好地推进乡村地区的婚俗改革进程。
也许我们的力量不大,但我们相信,微光会照亮微光,微光会吸引微光,彼此间相互找到,然后定能一起发光。让我们共同为弘扬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而奋斗!
文字| 振兴五下乡队
图片| 振兴五下乡队
指导老师| 龚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