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发布者:廖元杰发布时间:2022-12-05浏览次数:559

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国际法学科组 孟国碧



目录



一、课堂简介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法也处于发展变动之中,国际贸易、金融、投资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各国联系更为紧密,也在改变着国际经济发展格局,改变着有关国家间的经济力量的对比,从而也会不可避免地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为了适应变化着的新的形势,国际社会在经济合作中就需要改革现行不尽合理的有关国际规则和制度,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本课堂主要讲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动与发展,分析阐述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贸易、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秩序改革,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堂从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税收、争端解决等五大方面,从单边、双边、区域、多边等四大层面,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各种自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先进教学理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动与发展、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与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等经济秩序改革,要坚持从自身的国情出发,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为推动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二、课堂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动与发展

国际法规制范围的扩大与作用的增强、国际商事实体法统一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强化等。

2.理解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贸易、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秩序改革

国际贸易领域,多边层面,多哈回合世界贸易组织体制的改革与发展,WTO上诉机构的停摆与MPIA的诞生;区域层面,区域经济合作协定的发展与影响,如TPPCPTPPTTIPUSMCADEPA等进一步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与变革。国际投资领域,国际投资秩序也处于变革之中,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投资者保护与东道国的权益保护的关系,建立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投资法制,包括投资自由化与外资准入管理、投资保护与东道国权益的保护、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中ICSIDISDS机制的改革。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货币体系与法理体制改革、金融自由化与国际监管、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等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际税收领域,BEPS行动计划,“双支柱”方案等全球合作应对税基蚀和利润转移、数字经济对国际税收带来的其他挑战等。

3.掌握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是现行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参加者和维护者,是旧的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参与者,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规则和秩序的倡导者和促进者。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RCEP的生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MPIA的运行等,无不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经济秩序改革方向的大国力量和作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安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

随着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少数发达国家借机挑起国际经贸争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以牺牲多边贸易体制为代价维护一己私利。我国始终坚持以开放、协商、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构建完善的涉外法治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和贸易体制改革,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国际经贸争端。

国际经贸争端不仅涉及国际法问题,还涉及国内法问题。国际法律斗争离不开国内法的运用,国内法治建设必须要把国际法纳入考量。例如,世贸组织规则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但世贸组织规则中争议较大、博弈激烈的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议题,就与宪法、民法、行政法、环境法等国内法密不可分。只有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互相借鉴、协同发展、协调运用,才能更好应对国际经贸争端、维护国家利益,才能灵活运用国内外法律规则开展博弈、推动合作、促进交往、凝聚共识。

国际经贸争端的预防和解决要求综合运用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随着跨境商事活动日益增多,国际经贸争端的有效预防与解决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球治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发起设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建立健全国际经贸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涉外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体制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促进了不同国际商事纠纷预防和解决机制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为国际经贸争端预防和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

明确中美贸易摩擦美国中一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美国的阻挠导致WTO上诉机构瘫痪,实则是霸权的表现,中国一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

3.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应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经济秩序改革,要坚持从自身的国情出发,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为推动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4.中国应积极推动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经贸规则的形成

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国不仅要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更要明白,规则的制定者就是规则的受益者,应在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多领域积极推动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经贸规则的形成。如在国际金融领域,力促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在国际投资领域,在制定国际投资规则时,既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要给东道国的权益保护留有政策空间,为建立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投资法制作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

(一)教学方法

本课堂由案例导入,突破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大力推进现代的适合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启发式、研讨式、自主式、参与式、探究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如“互动式” 教学一改过去研究生“ 只听不讲、学而不思” 的被动状况, 强调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相互之间的互动, 强调研究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以及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手段和载体途径

除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外,拟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线下线上相结合。既有教案、课件,有也纸质、电子等立体化教材。各种素材如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料。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以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比如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不以答案对错为评判标准,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生为中心,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部分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不仅让学生掌握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中的重大事件,如中美贸易摩擦、WTO上诉机构的困境和改革、ISDS机制的特点和缺陷等,还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国际规则、国内立法等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高的教育理念在于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鼓励学生站在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高度看待在国际经贸领域的各种现象,在国际经贸秩序变革和规则重构中中国应持的立场和应采取的措施。

4.搭建多元化教学平台线下线上混合,使师生充分参与

课程建立了线上辅助教学平台如BB平台、广财慕课、微信群、QQ群,同时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并且符合现阶段国家针对新冠疫情所做出的社会学习、生活要求。

(二)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

本知识点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必须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不断,WTO上诉机构由于美国的阻挠陷入瘫痪,新冠疫情下对国际经贸规则的影响等;在国际投资领域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ISDS机制)面临的困境将何去何从?是应该放弃这一机制还是应该在现有机制基础上进行改革?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以美元为霸主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以及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的改革,引发了国家社会的关注;在国际税法领域,数字经济对国际税法的挑战和对国际税制的影响等。进入21世纪,虽然中国的实力和地位显著上升,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应顺应经济化的时代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2.中国应从本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维护中国和广大发展 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推动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倡议,就是推动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当今世界各各难题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这一理论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为中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思政育人融入方式

1.通过播放典型案例和事件引入思政元素

播放典型案例和事件,使学生通过情景融入,启发学生思考,在观摩中引入思政元素

2.通过讨论、辩论渗入思政元素

通过提问式、探究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分析和论证,在讨论中渗入思政元素

3.通过模拟谈判,运用思政元素

有理解还要有运用,通过模拟谈判,使学生通过实践,在谈判中运用思政元素。

4.通过延伸学习丰富思政元素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阅读各种延伸资料,撰写读书笔记,研究论文等方式,丰富拓展思政元素。


(四)实例:变动中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

1.课前准备和预习相关资料

1)教师发布课前预习要求和相关指引

1)上BB平台查看课前阅读资料;

2)预习教材相应内容;

3)上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学习西南政法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在线开放课程相应内容;

4)熟悉国际经济法及其各分支学科中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

2)课前预习相关案例或事件

事件1 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材料

事件2 美国阻挠WTO上诉机构法官遴选导致上诉机构瘫痪以及中国和欧盟等成员于2020年提出的MPIA过渡方案。

事件3 各国或地区提出的ISDS改革方案

事件4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

事件5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面临的挑战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3)模拟国际谈判的背景资料。

2.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

导言:美国连续两年29次阻挠WTO上诉机构法官遴选导致上诉机构陷入瘫痪,中国、欧盟等为了维持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运行提出的MPIA过渡方案,从而引出在国际经贸领域的霸权及其对国际经贸秩序的影响。

第一步:选择两个小组说明本小组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哪些问题通过搜集资料和小组讨论已经解决,哪些问题穷尽途径仍然无法解决。各小组的问题已于课前在微信群发布。(6分钟)

第二步:教师提出关于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提问,考察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本节基本知识。(6分钟)

第三步:重点讲解中美贸易摩擦、WTO上诉机构的困境及改革。(12分钟)

第四步:分组讨论事件212分钟)

第五步:重点讲解ISDS机制改革、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12分钟)

第六步:分组讨论事件3和事件412分钟)

第七步: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国际谈判。(20分钟)

第八步:本节小结,并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6分钟)

第九步:布置课后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详细内容通过BB平台、微信发布)(4分钟)。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近两年来国际经贸领域的其他前沿和热点法律问题。

2)学生在BB平台的讨论模板就课堂所学以及老师在讨论版设定的讨论话题开展线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组织课外线上或线下师生学习交流会,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归纳总结本知识点的内容,提出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提供经典案例,由学生在课后查阅和研究相关专业文献资料, 然后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学习交流会,老师参与、点评。主要内容是学生就各自思考和研究心得进行交流,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交流报告。

4)搜索资料,整理本知识点的其他前沿、热点问题。将相关前沿、热点和难点问题归纳整理后上传BB平台,并在BB平台讨论版将本知识点的相关争议问题、前沿和热点问题设计成讨论话题,供同学们学习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阅读该知识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将相关资料上传到BB平台共享。

5)课外作业及单元测试。通过作业和单元测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小结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规制范围扩大,作用增强;国际商事实体法统一化步伐加快;国际经贸争端解决强化。中国在国际经济改革中应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4.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有哪些影响?

2)区域性经济合作协定的发展对国际经济秩序有哪些作用与影响?

3)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投行的建立对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有何意义?

4)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五、课堂的主要特色及成效

(一)特色

1.理念方面

将“立德树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元素与学生涉外法治能力、“三创”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2.课程设计方面

注重启发式、研讨式、实践性的教学设计。

3.课程内容方面

基础与前沿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4.课程讲授方法方面

以案例教学、“互动式”、“自主探究式”为主。

5.课程评价方式方面

将思政内容的学习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

6.课程资源方面

资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

(二)成效

1.思政育人和专业教学双目标达成

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感知、思考、思辨、实践、拓展等循序渐进的路径,将捍卫国家主权、反对霸权、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元素,引入、渗入专业教学,并学会运用、丰富思政元素,较好地实现了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目标相得益彰,有机结合和统一的效果。

2.同行和学生反馈效果好

本课堂获得同行的好评,通过课堂教学让师生都认识到“涉外法治”建设任重道远,虽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阻且长,但我们坚信一定能实现。

学生觉得思政融入课堂不再是两张皮,不再是单纯的说教,也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以“以生为本,以生为中心”为理念,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辅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体会、运用和发展思政元素,实现了思政无声入课堂,有声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