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术研习坊”第十七期:企业家刑事风险与防范应对

发布者:刘薇发布时间:2023-05-19浏览次数:121


202343日下午,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法律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在实验楼103共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企业家刑事风险与防范应对”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老师、北京德和衡(广州)律所高级合伙人、世界创新大会首席法律顾问、世界创新大会副秘书长刘祥红主讲,多名法学院学生参加讲座。




刘祥红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讲座,分别是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的特点和原因、风险案例、常见罪名以及规范建议;其中,着重讲述了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的特点原因和规范建议。

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或者企业高管触犯刑法受到法律制裁以及作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承受伤害或者损失所必须面对的风险。刘老师在讲授中以经办的现实案例为切入口,以虚假诉讼案和行贿案为引,指出企业家刑事犯罪具有涉嫌金额巨大、以民营企业家为主、所涉企业规模较大等特点。企业家刑事犯罪涉及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原因,内部原因包括企业家法律意识淡薄、犯罪界限认识不清、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不科学、对法务部门的重视性不足等等,外部原因包括认为权力重于法律的不良社会风气、政策及体制原因等。



刘老师在规范建议部分指出,企业家规范刑事风险应当处理好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与媒体的关系,同时必须远离黑社会。在加强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方面,企业家应当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合规制度和体系;二是具备基本风险识别意识,熟悉刑事诉讼流程和环节;三是以预防为主,将风险预先化解和消除;四是防止不当追诉,制定有效策略。

刘老师认为,在实践中,法律生活状态在进入诉讼之前是杂乱无章的,在诉讼之前贯彻当事人法律意识可以有力减少诉讼纠纷,在企业合作中搭建起法律桥梁至关重要。在对抗式案件中(指控方认为有罪,辩方坚持无罪),策略至关重要,当事人和律师都必须熟悉刑事诉讼流程和环节。对于刑辩律师而言,在关注罪名的同时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明责任、刑事证据链之中,从证据链和证据分解两个层面审视证据。

最后,刘老师总结,证据分解方法不仅适用于刑事案件,而且对所有诉讼都适用,能对法律人的学习与实践起到帮助作用。



讲座结束后,老师和法学院同学一起合影,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